华东师范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办法
(硕博连读、普通申请—考核)
一、工作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和维护教育公平为出发点,坚持科学选拔、公平公正、全面考查、客观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党育人、为国选才,为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及卓越育人使命,选拔高层次人才。
二、组织管理
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全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在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设立报考资格审核小组、专业资格审核小组和综合考核小组,负责博士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报考条件
(一)报考考生须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以下称“简章”)中的报考条件,且专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有良好的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
(二)报考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的考生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考生的相关行业工作经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硕士学位(或学历)或博士学位(或学历)后,具有三年及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到2026年9月);
(2)获学士学位后,具有八年及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到2026年9月),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若已取得特别突出的工程应用或科研成果,学历及工作年限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2.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具有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大专项、重要工程项目、重要产品研发项目的经历和能力。
已取得一定突出成果,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关键技术骨干和创新管理者优先。
四、意向导师
招生导师及研究方向见我校公布的“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目录”。考生在报考阶段须选择“意向导师”,实际录取受招生计划数和导师限招数等限制。在录取阶段,将采用导师推荐与双向选择等方式,最终确定录取导师。
五、申请程序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凡不符合申请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报名
(1)我校分秋季与春季两批次组织考生报名、考核与录取,秋季批次考生的报名时间为2025年11月13日9:00至12月11日16:00;若秋季已招满,春季不再招生;是否开放春季批次招生,届时见相关公告。
(2)考生应按照“华东师范大学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华东师范大学2026年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提示”,完成网上报名。
(3)报名网址:https://yjszs-ks.ecnu.edu.cn/logon?zsxm=3(路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博士报名)。
2.提交材料
考生提交的材料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部分:
(1)材料目录(注明考生姓名、报考专业和意向导师、材料项目及对应页码)。
(2)有效居民身份证(正反两面复印在同一页面)。
(3)学籍学历材料:普通申请—考核考生按实际情况提交相关材料。
①已硕士毕业并(或)取得硕士学位者提交硕士毕业证书和(或)硕士学位证书(若无其中任一证书,请提供说明)。
②境内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出具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③国(境)外取得硕士学位(毕业)证书者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④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或毕业者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证明,注明预计获得硕士学位或毕业的时间(应为中文或英文件;或其他语种的中文或英文公证件)。
(4)报考学科(研究方向)两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人员出具的推荐意见(考生通过博士报考系统填写推荐专家信息(含电子邮箱),专家在线提交推荐意见)。
(5)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书(含对电子信息行业前沿及拟报考专业学位类别的认识、拟定研究计划与产教融合思路,3000字左右)。
(6)同等学力人员(仅限报考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报考须提供学士学位证书、与报考学科相关(一般不得跨学科)的5门硕士学位课程成绩证明。
(7)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报名登记表》(考生本人手写签名)。
(8)个人陈述(含基本信息、学习工作履历、科研成果列表、获奖情况、从事报考学科领域的主要成果和特色自我评述,不少于800字)。
(9)佐证材料:英语水平证明材料(CET-4/6成绩、托福、雅思、GRE成绩等)、加盖公章的硕士课程成绩单(往届生可在考生人事档案保管单位或硕士就读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盖章)、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和目录、论文初稿等)、已有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等扫描件。
全日制硕博连读考生务必提交材料(1)、(2)、(4)、(5)、(7)、(8),其余相关材料是否提交自行决定。
全日制普通申请—考核考生务必提交材料(1)、(2)、(3)、(4)、(5)、(7)、(8)、(9),其余相关材料是否提交自行决定。
非全日制普通申请—考核考生务必提交材料(1)、(2)、(3)、(4)、(5)、(7)、(8),其余相关材料是否提交自行决定。
所有考生须将报考材料按博士报名办法的要求制成PDF文件(大小不超过20M,内容应清晰可见),按博士报名系统提示上传到报名系统中。相关纸质材料无需寄送。
六、考核程序
考核程序主要包括报考资格审核、专业资格审核(仅限普通申请—考核招生方式)、综合考核、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等部分。我院将依据报考条件等对考生进行审核(考核),审核(考核)通过者可进入下一个环节。考生可通过报考系统查询最终审核(考核)结果。
(一)报考资格审核(秋季批次报名,下同)
1.报考资格审核完成时间:
全日制:拟定于2025年12月15日前完成;
非全日制:拟定于2026年1月31日前完成。
2.报考资格审核由报考资格审核小组依据招生简章、我院招生工作办法,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
(二)专业资格审核(仅限普通申请—考核招生方式)
1.专业资格审核完成时间:
全日制:拟定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
非全日制:拟定于2026年3月31日前完成。
2.专业资格审核小组负责对考生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根据审核标准、审核程序,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
3.专业资格审核成绩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量化;满分为100分,达到60分以上方可进入综合考核。量化标准如下:
全日制普通申请—考核考生:
(1)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业成绩(最高10分);
(2)外语水平(最高10分);
(3)已取得的与报考学科(领域)相关的科研成果(最高40分);
(4)科研、实践与创新潜力(最高40分)。
非全日制普通申请—考核考生:
(1)相关行业的工程实践经历(最高20分);
(2)已取得的与报考学科(领域)相关的科研成果及实践应用成果(最高40分);
(3)科研、实践与创新潜力(最高40分)。
4.依据专业资格审核成绩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进入名单者方可参加综合考核。专业资格审核结果,请考生通过报名系统查询。
(三)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1.此项考核将在综合考核时进行。
2.考核内容为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包括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情况等多个方面,特别包括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情况。
3.此项考核不计入综合考核成绩,但考核不通过者不予录取。
(四)综合考核
1.综合考核时间:
全日制:拟定于2026年1月15日前(暂定,具体时间以邮件通知为准)完成;
非全日制:拟定于2026年4月20日前(暂定,具体时间以邮件通知为准)完成。
2.由综合考核小组负责,从考生的外语水平(含专业外语)、专业基础、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考生做出综合评价。综合考核科目的形式和分值如下:
(1)外国语:采用面试形式,主要考查外语水平,特别是专业外语理解、表达和应用能力;
(2)专业基础:采用面试形式,主要考查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经验;
(3)综合测评:采用面试形式,主要考查工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学术素养等。
综合考核成绩=外国语成绩+专业基础成绩+综合测评成绩,每门科目的满分为100分,综合考核成绩的总分满分为300分,在电子信息内(不分领域、方向)执行统一的考核形式、内容、标准。
全日制硕博连读考生、全日制申请—考核考生、非全日制申请—考核考生分别进行考核并在同一类别内统一考核标准、审核程序,分别按照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录取。
综合考核总成绩低于180分,或单科(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测评三科之一)成绩低于60分的不予录取。
对同等学力考生在综合考核阶段须加试两门本学科硕士学位主干课程(每门课程满分100分),加试成绩不计入综合考核总分,但单科成绩低于60分的不予录取。
具体综合考核的科目和形式将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请确保填写的邮件通畅。
七、公示录取
根据考生的综合考核成绩,按照录取规则、结合学校下达的招生名额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经院系审核、学校审定后,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示。未被录取者可通过报名系统查询综合考核成绩。
八、联系与监督投诉
1、联系咨询
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联系人:
01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培养改革项目)、02集成电路工程(培养改革项目)、04人工智能(培养改革项目):尹老师,联系电话:021-54836127、54836268,邮箱:myin@cs.ecnu.edu.cn;
03软件工程(培养改革项目):张老师,联系电话:021-62232826,邮箱:wqzhang@sei.ecnu.edu.cn。
报考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联系人:
刘老师,联系电话:021-62233509,邮箱:ecnu_ai@163.com。
2、监督投诉
(1)卓越工程师学院
电话:021-54345008
邮箱:lqxiao@yjsy.ecnu.edu.cn
(2)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21-54344721
邮箱:yjszs@admin.ecn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