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研究生工作秘书队伍建设,及时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和问题研讨,促进新研究生工作秘书快速成长,更好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新研究生工作秘书的快速成长”第三期沙龙于2022年12月7日在理科大楼A508室成功举行。本次沙龙项目以“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为主题。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副主任马爱民、学位管理办公室张青、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於州及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秘书季昊羽、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研究生工作秘书彭玉鑫等10位来自不同院系“新”秘书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经济与管理学部经济学院、统计学院研究生工作秘书牟昱洁主持。
会议首先对本次沙龙项目的选题原因及相关议程进行了介绍。本次研讨会旨在让各位“新”秘书了解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的内涵,研究各院系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的发展现状和有益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做好交叉学科的秘书”,从而为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新机制和跨学科研究新范式”贡献一份属于“秘书”的力量。
於州作有关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的专题报告,他通过介绍统计学的起源为天文学,及统计学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来说明统计学本身就是一个广义的交叉学科,并以南丁格尔玫瑰图、拿破仑东征图等数据可视化的例子,讲解在统计学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於州表示,在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建设和发展的大趋势下,其将持续推动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论坛”的开展,秘书则要主动了解和汲取其他院系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的先进做法,始终保持工作的初心和动力。
张青对学校早期一些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管理体制机制的探索,及学校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她提出,交叉学科发展的难点在于学科之间的壁垒,及基于传统单一学科的院系组织机构,交叉学科绝不是简单的“做加法”,而是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寻求并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机制,对秘书来讲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对于如何去评价交叉学科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张青认为,我们仍处在一个较为长期的观察期,需要不断地去更正和修正。
在经验分享环节,季昊羽结合国家战略要求,介绍了自设二级学科“智能教育”的建设历程,及研究院为改变交叉学科招生被动的局面,举办优秀硕士研讨班,吸引优秀生源的实践举措,且为加速培养学生具备交叉创新应用的能力,研究院组织博士生论坛、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博士生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有益经验。
彭玉鑫对照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建设目标,介绍了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的创立背景及定位,并从三导师联合指导制、交叉协同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工程管理硕士”“技术+”和“商业+”交叉融合的培养特色和优势。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就各院系跨学科背景招生的偏好、规模与比重进行了充分讨论,并针对导师团队工作量的认定、培养方案的设置、盲审送审等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了热烈探讨,积极探索推进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有效举措,以迎接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对秘书工作的挑战。
马爱民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研究生工作秘书作为学校卓越育人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能够秉持“专业化、法治化、跨学科”的工作理念,且具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会议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同时,他表示,沙龙项目的深入实践使其感受到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的活力,研究生院将进一步扩大沙龙项目的规模,并通过尝试组织建立研究生工作秘书协会、成立研究生工作秘书工作室等,加强秘书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拓宽秘书的研究视野,更好地服务于各院系教师和学生。
举办研究生工作秘书沙龙是研究生院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提升基层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