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卓越,卓越彰显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本研贯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12-09浏览次数:13



获奖等级: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完 成 人陈卫平、梅兵、谭红岩、文贵良、瞿骏、李政涛、杜德斌、田阳、吕长虹、曾和平、阎恩荣、郭源源

完成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坚持价值引领卓越,卓越彰显价值,形成“一个共识”,推广“两化理论”,打造“三类平台”,推动“四个转变”,构建本研贯通的课程思政体系,提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级。

一、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课程思政如何助力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而言:如何克服思维上各管一段的分割惯性,打通本研的课程思政?如何克服知识体系上的跟从惯性,贯彻自主创新的导向?如何克服教学上限于知识传授的单一惯性,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如何克服改革中路径依赖的模仿惯性,充分激发内生性动力?

二、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

1.形成“一个共识”,以标准规范和自主创新筑牢卓越底色

在全校形成课程思政促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共识。宏观层面,形成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研究中心、办公室“一体四翼”工作架构,确定本研贯通开展课程思政和螺旋上升设计教学内容的总体原则和“一揽子”方案。中观层面,以一流专业、重点学科率先试点打样,逐步覆盖到所有学科专业。微观层面,推动课程挖掘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精心教学设计和评价改革,力争“课课有特色”。

打造一体四翼,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处牵头落实、多部门分工协作工作结构


2.推广“两化理论”,促进卓越学术与卓越育人融通发展

推广冯契“智慧说”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彰显学术改造世界和培养人格的作用。本科层面,建设思维导向、前沿导向、研究导向、智能导向的卓越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思政从内容到思维的升级。研究生层面,构建卓越学术知识体系框架—师生共同探究自主创新—成果服务国家与社会发展激发成就感的进阶体系。冰川、湿地、洋山港、基础教育学校、海外工作站等成为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校外课堂。

联合教指委举办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课程思政与卓越育人研讨会


3.打造“三类平台”,服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自我更新

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搭建教师研修平台。依托“大夏学堂”和在线质量督导系统建设辅助支撑平台。依托优势学科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承办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和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创建思勉原创奖等,在学术交流中推动课程思政,以更宽广的视野认识“学术中的中国”。

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学堂教学大数据

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承办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


4.推动“四个转变”,着力构建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

推动教师“教”“学”“研”观念的转变。推动“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本科注重了解前沿、明晰方向,研究生强调师生共研、强化原始创新。推动“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把卓越思维品质培养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触发合作学习、非标准答案考核、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改革。推动管理向治理转变。建立联席机制和专题工作机制,以本研贯通实施课程思政推动跨部门联动,统筹资源配置。推动“评价”向“评建”转变。研制课程思政自查指标体系,设置常态化、多元化、重反馈改进的机制。

三、创新点

形成了一流本科教育与一流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思政贯通路径。以系统思维确立本研贯通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形成同部署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联动学科专业建设,分类施策的做法有效推动了各学科专业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思政路径。促进了卓越学术和卓越育人的融通统一。坚持教学与学术的统一,以学术研究的前沿性支撑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团队创新过程和原创性成果成为课程思政资源,推动教学和科研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中同频共振。

四、成果推广应用

引领课程思政改革。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多项重要的课程思政荣誉和成果,数量位列全国前列。率先提出课程思政指南设想被上海市采纳,策划并出版一批成果集。在多个省市、一批高校、系列全国性会议分享交流做法,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介绍我校经验。

梅兵书记作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负责人代表在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分享建设经验并接受采访

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成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联盟

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课程思政系列直播讲座,在线观看人次超350


教育部简报 华东师范大学“四个强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促进师生卓越发展。“心系民族与社会”的办学理想在青年学子身上得到很好诠释,涌现了一批各领域的典型。学校入选10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2.0基地、5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3门国家一流课程、29项全国教材建设奖等标志性成果。

参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积极述学立论,“生命·实践”等原创研究成果获得多项重量级国家级成果,获奖总数位于全国前列。中文、数学、哲学、教育等学科走向世界,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出去”。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团队

全国最美大学生“周杰”获“一带一路”国际大数据竞赛特等奖,立志做人工智能赋能情感的领跑者


闵行校区: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办公楼3楼(邮政编码:200241)
普陀校区: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办公西楼3205室(邮政编码: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
华东师大研招
华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